月度归档:2018年09月

云南的一些丧葬习俗十分独特!

云南,即“彩云之南”

另一说法是因位于“云岭之南”而得名

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地

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

形成了今日的云南文化

其中云南的一些丧葬习俗十分独特

是云南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

也为云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……

云南的一些丧葬习俗十分独特!

云南的一些丧葬习俗十分独特!

殡葬习俗好像只有比较传统的火葬和土葬

祭祀习俗也只知道

在每年清明节和七月半“鬼节”要烧纸钱,扫墓

祭奠逝去的亲人

但其实,在云南的很多地方保留着独特又古老的殡葬习俗

有些习俗在外人看来有些有点恐怖甚至难以接受……

1
昭通盐津

僰人悬棺葬

悬棺葬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葬式的一种。在江河沿岸,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,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,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挂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。

葬地的形势各异,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:或于崖壁凿孔,椽木为桩,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;或在约壁上开凿石龛,尸棺置入龛内;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、岩墩、岩洞置放尸棺……

这个习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,悬置越高,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。依据文献及实地考察,在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等省区,均有此种葬俗。云南的悬棺就位于昭通盐津,开车从盐津豆沙关经过,可以明显看到悬挂于悬崖峭壁上的悬棺,亲人所见还是相当震撼!

2

香格里拉藏族

天葬

在云南迪庆、香格里拉等地方藏族施行天葬。天葬时忌外人观看。藏族认为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(或者其他的鸟类、兽类等)吞食,认为可以带到天堂。

天葬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:在死者即将咽气时,将一切饰物掏下,按头西脚东安放好,清理秽物,备好酥油灯。断气后,用布收殓,并开始点燃酥油灯保持四十九昼夜不灭,以便让酥油灯的光芒指引死者灵魂尽快轮回转世。死者去世当日,要请喇嘛诵经,祈祷,超度,并卜算送葬时间。

出殡前,由喇嘛再念一次经,由家中小辈手执三根点燃的藏香,在门口守候,送殡的队伍上大路后就将藏香递给他人。持藏香者要在前面引路,扛抬棺椁。队伍在其后,此意为死者消罪去孽,积德扬善,减轻死者生前罪孽,在阴间少受痛苦。

抵到天葬场后,将死者的头紧系在一根木桩上,然后由天葬师按严格的程序进行肢解,捣碎,然后点燃荤香(拌有血肉的香料)招引鹫鸟。尸骨能被鹫鸟食净是祥兆,若食而未净,则被认为不祥,要将剩余烧成灰撒于葬场。

3

迪庆藏族

水葬

藏族认为水葬不亚于天葬。天葬是将尸体喂”秃鹫”,而水葬则是喂鱼,效果是一样的,均可以得到超度。在云南迪庆藏区水葬有四种:其一是整尸抛入江河之中,一般是两人送葬,将尸背至水深急流之处抛入江中,并在人水处熏烧点糌粑,葬仪即告结束。

第二种,人死后马上在腰际上砍一刀,然后头脚相叠捆好。放人背兜之中,口上搭一黑布。 当天由一人背去丢人河中。

第三种水葬习俗,其出殡多在夜晚,葬地选在水势呈海螺纹漩绕的水域,送葬地有一木墩,尸体首先被置于墩上,用斧按关节从上到下肢解,砍一块抛一块,最后连砍斧、尸袋及四周血土一并投入河中。

第四种水葬,肢解尸体讲究尸的放置,男的卧式置,女的仰面置。而巴塘南区的普圾一带,解肢不能沾铁,只能以加工后的木刀、石斧施行。

4

文山苗族

“上马停尸”

文山苗族老人去世后,停尸的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入棺,另一种是上马。所谓入棺,就是将遗体装入木棺停放;所谓上马,就是将遗体放在一种叫马架的架子上停尸办丧数天,待安葬之日再将其放入木棺内。

老人去世,经过洗浴、更衣、指路后,根据各个姓氏或宗族的规矩,需要入棺或上马。需要上马的人家,孝子得请人到山中砍来竹木编制架子,这个架子称为“马架”,苗语叫“能(nenI)”。 马架做好放在堂中,先由芦笙手吹祭马调,然后将遗体放在马架上,再将马架卷成筒状,把遗体包裹在马,约与人胸同高。

出殡那天清早,将马架移到屋外的空地,苗族称为“出场”。这天,要宰牛杀猪祭献死者。午过发丧,将遗体抬到墓地。安葬。挖好墓穴后,将送葬队伍带去的木棺散板在墓穴里组装好,再将马架解开,搬出遗体移入木棺中,合上棺盖,掩土安埋,垒坟。

最后,用刀将马架砍开,将零散的木杆、竹篾等放置于坟上。 部份苗族上马停尸的千古遗风至今未有改变。

5

云南彝区、藏区

树葬

树葬是彝族古老的一种葬俗。现在也是藏族的重要丧葬习俗。云南彝区流传着一则关于“树葬”的传说:“在汉代,诸葛亮在世的那个年代,彝族先祖孟获大将军的妾死了。孟获让属下用帛缎裹尸,葬之在青松树丫上。人们围在树下唱跳舞,悼念这位美丽的妾”。

当地人们还传说,树葬之后,骨头从树上掉下来,不好处理,于是用桶把裹着帛缎的骨头装起来,或放之于树洞,有说放之于灵房,称为“鬼桶”。

从形式和木架结构的不同,大致可将树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

一、悬尸于树 :这种葬法在中国历史文献和民族学材料中都不乏其例,具体做法是先用破布或棕皮包裹尸体,放入竹筐;将竹筐挂在山冲的树林中,让尸体自然腐烂。

二、缚尸于树:此葬法是用藤条或绳索将死者直接捆缚于树上。这种葬法留下的资料不多。

三、置尸于台:即在大树的两枝树权上并排搭上小树条,上面再铺上树枝,建成一个小小的平台,然后将死者置放在平台上。

四、葬于树洞:在大树上挖洞,把婴儿的尸体放进洞里。

每个人最终都要走向死亡

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和习俗中

人过世后,当然是“入土为安”最重要

但是,在我们生活的云南

有很多少数民族

他们有沿袭了很多年的殡葬习俗

有些被废弃了有些至今还存在

虽然悬棺葬、天葬、水葬、树葬、“马上停尸”等等

这些丧葬形式可能有些人无法理解

但是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

其中的仪式、流程是对逝去的人

最大的尊重、祝福和怀念

藏族 塔葬 最高规格的葬礼形式

一想到喜马拉雅山和喇嘛,一定会想到藏族同胞,作为藏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葬礼,你知道是什么吗?其实就是藏族的最高规格葬礼——塔葬,那么,你对藏族塔葬了解多少呢?塔葬你见过吗?下面,小编为你解析藏族塔葬的相关问题。

藏族 塔葬 最高规格的葬礼形式

藏族 塔葬 最高规格的葬礼形式

发展历史

塔葬,就是将高僧活佛的尸骨放在塔内。藏传佛教的习俗只有高僧活佛圆寂,才有资格塔葬,而一般僧人乃至小活佛,只能火葬或天葬,这已成为定俗。

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,古格王意希沃和米拉日巴的老师玛尔巴、宗喀巴以及贡嘎王依切尔等人的遗体都采用此葬法。17世纪90年代,五世达赖死后,开始在拉萨布达拉宫修建 “灵塔殿”和佛堂。 殿堂分3层,墙上绘有死者生前活动情况的壁画。

“灵塔” 由“塔座”、 “塔瓶”、“塔顶”组成。 用红硬木制做,表面用黄金片包裹,镶嵌珠玉,极为奢侈华丽。后来又在此灵塔殿旁相继建造七世至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殿,规模大小不一。1936年所建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殿,是西藏最晚的一座塔葬建筑。

很早以前,高僧活佛圆寂后,先将尸体火化,然后将遗骸塔葬。据说释迦牟尼圆寂后,他的弟子们火化了释迦牟尼的尸体,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,五光十色而击之不碎的五色珠子,称为舍利子。藏语称为“仁塞”,意为永存之物。并把它分别埋在“八大灵塔”中供奉。

由于佛教信徒对释迦牟尼佛崇拜,不能向其真身膜拜,便转向膜拜埋葬佛的遗骸的塔,以表示自己的虔诚和信仰,这类塔叫做“灵骨塔”。通称“佛塔”。佛教信徒把舍利塔看成是佛所在的塔,后阿育王兴佛,造八万四千座塔,成一时之盛。

藏传佛教很多寺庙都有塔的建筑。曲水县色香寺女高僧仁增曲尼旺姆,经数十年苦修瑜伽功,高超无比,德行崇高,被藏传佛教界各教派公认为女活佛。其实,仁增曲尼旺姆本是一位普通的女尼。她苦苦修炼,数次炼丹,一生清苦,不依权势,化缘兴佛,属白修而成的女活佛。据说她曾在曲水山后的岩洞里面壁十年,炼就密术,空运、飞身、眼药、剑术,无不精通。

经她炼出的精丹曾使许多人起死回生。1953年,仁增曲尼旺姆圆寂,终年120岁,是当代活佛中寿数最高的。色香寺僧尼本想给她的尸体塔葬,但她圆寂前曾嘱,不可与达赖、班禅佛等同,不能塔葬。她的弟子们为了既实现她的终嘱,又不违背众僧塔葬的愿望,便将她的遗体火化,火化后再将舍利子塔葬。

葬式传说

据说仁增曲尼旺姆女活佛火化后曾有五颗舍利子出现,这五颗舍利子分别建造了五座灵塔。这些塔均在文革中被毁,其舍利子也不知去向。这一现象并非仅在藏传佛教高僧活佛中存在,内地有些寺庙也曾出现过。

广西洗石庵的宽能法师,1989年9月27日圆寂,火化后居然得舍利子(佛骨)三颗,其中大的一颗约小手指头大,晶莹透明,用放大镜看,依稀可见宽能法师头像轮廓。一般地,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去世后火化,不会有舍利子出现。

拉萨甘丹寺有一座佛塔,里面保存着宗喀巴大师的肉身,外面装嵌着各种珊瑚宝石及用金银锡镶绘着的各种花卉。这是一座很宝贵的塔。据甘丹寺喇嘛说,这座佛塔原有一小木门,可以打开,但只限西藏旧政府的大贵族才能看到。又据一位看到过的大贵族回忆说,宗喀巴大师的头发已长过膝,指甲盘到上肩,黄帽袭装,仍如新的一般。后来十三世达赖喇嘛命将小门封闭,故后人再没有有面拜宗喀巴大师法体的机缘。

佛塔,如令已成为藏传佛教的一种专用建筑,而这种建筑随着沿习,已成为一种习俗。塔中无法体或佛之遗骸者,称为支提,是表示道场古迹;而塔中有法体或佛之遗骸者,称为佛塔,是供信徒朝拜顶礼的。现存的藏传佛教传播形式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利用佛经来传经念讲;另一种是用形象化的实物。其中佛塔就是突出的形象实物,它与佛像、佛经并称佛之“三宝”。

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圣寺之一的塔尔寺,寺内佛塔林立。其中有八座如意宝塔通称“如来八塔”,八塔有八种特点,根据《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》中的记载而设计兴建,是乾隆四十一年(1775年)由拉科部头人桑结伦珠出资兴建的。

葬法分类
塔葬法有三:
①将火化的骨灰埋葬在砖塔之内。采用此法的最为普遍。
②将骨灰盒或部分遗骸如头盖骨、肱骨、股骨等,放在被称为“灵塔”的“塔瓶”之内。
③在“塔瓶”内安放经过药物处理的整尸和死者生前用品。

基本形式
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:
尸塔式
即将尸体用盐水抹擦,风干后,涂上香料等贵重药物,放在专制的金质或银质的塔内,长期保存起来,以供人膜拜。这种葬法一般百姓难以采用,只在达赖、班禅及少数有名望的大活佛、大土司和其他首领去世后使用。这种葬仪比较隆重,辖区的百姓必须参加自愿送礼。
灰塔式
将尸体火化后的骨灰,殓入金质或银质的小塔内作长久纪念。这种葬法一般对德高望重的活佛、喇嘛使用。
土塔式
即将尸体火化后的骨灰,盛入木匣和瓦罐中,埋在家中楼下或山顶、净地,上面堆土,墓成塔形。
葬法程序

在进行塔葬时,有的还同进在塔里放上一些经典书籍、佛像、法器或金银财宝,以供生者纪念、膜拜。

当地群众对这种塔一般称为灵塔或灵骨塔。享受这种葬礼的仅限于达赖、班禅或其他大活佛。大活佛圆寂后,遗体用各种名贵药材及香料反复脱水,干后用绸麻包裹,装入灵塔内永久保存。

灵塔分金、银、铜、木、泥几种,根据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。达赖、班禅圆寂后要建金灵塔,而甘丹赤巴只能建银灵塔。灵塔存放在各寺院里。

“慎终追远”真的说孝道吗?

曾子曰: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

古人对于这一句话的解释,我也有些意见。拿孝道来讲,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的孝道,本来很重要,看历史上给皇帝的奏议,常有“圣朝以孝治天下”这句话。等于是宪法的基础精神,当然,过去我们没有“宪法”这个名称,但有这个精神——宪法的哲学精神,以孝道为基础、作中心。因此你看,过去的皇帝,权倾天下,一到内宫,见到母后,皇帝也要下跪,如果皇太后对什么事讲一句不应该,皇帝就非改不可。(但是出了内宫,母后则不能干政)。

“慎终追远”真的说孝道吗?

“慎终追远”真的说孝道吗?

固然,我们向来以孝治天下,但硬拉上来作解释,也是不对的,古人把“慎终追远”就解释是孝道。所以我们过去,人家大厅里的祖宗牌位上面,总是“慎终追远”四个字,就是因为古人解释“的慎终追远”就对孝道而言的。他们的解释:慎其终者,是说对过去了的,死了的先人,我们要怀念。“民德归厚矣”,他们的解释: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孝顺父母,孝于祖宗的话,那么,社会风气就趋于厚道了。

这是有问题的,意思对,但牵强附会。这里为什么引用曾子的这一段话讲学问呢?“慎终追远”是什么意义?
“终”就是结果,“远”就是很远的远因,用现在观念来讲,一句话就解决了:“一个人要想好的结果,不如有好的开始。”欲慎其终者,先追其远。每件事的结果,都是由那远因来的。

这里我们引用佛学里的一句话:“菩萨畏因,凡夫畏果。”佛家的菩萨,大致可以相当于中国儒家的圣人,圣人们是非常重视一件事情的动机。比如说有一个朋友来约你作生意,这个动机,也就是这个初因,我们注意,也许是善因,也许是恶因,如果是恶因的话,那么即使叫你作董事长,将来坐牢的也是你。这个因要注意,所以菩萨是怕这个“因”。而“凡夫”,也就是我们普通一般人是畏果,像死刑犯要到执刑时才后悔,等到这个后果来了他才怕。真要注意学问的人,对每一件事,在有动机的时候就做好,也就是刚才说的,要有好的结果,不如有好的开始,一开始就要慎重。

有很多人不择手段的创业,他们喜欢引用西方宗教革命家马丁·路德的“不择手段”这句话。但是你注意,马丁·路德这句话,不要只说一半,他是说:“不择手段,完成最高道德。”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拦腰一刀砍去一半,把“不择手段”拿去用,而不是“完成最高道德”,这就很危险了。

所以“慎终追远”的意思是说:与其要有好的结果,不如有好的开始。西方文化中的一句俗话: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”也是这个道理。大家认识了这个道理,则“民德归厚矣”。社会道德的风气,自然就都归于厚道严谨。这是“学问”的道理。